吉州窑遗址面积巨大,保存较好,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观赏性好,世之罕见,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级政府投入巨大力量予以保护与宣传,她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人们对吉州窑的认识很晚,明清史料记载很少。直到1937年,英国人仆蓝柯司东、日本人小山富士夫曾来永和做过走马观花式的调查。1953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员赴实地考查,并发表了首篇调查简报。1958年蒋玄佁完成吉州窑的首部专著《吉州窑:剪纸纹样贴印瓷器》。
1980年至1981年,江西省文物工作队联合吉安县文物管理办公室,首次开展了吉州窑全面考古调查与正式科学发掘工作,人们第一次对吉州窑遗址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大家请看当年调查发掘的现场照片。
由于吉州窑首次调查发掘成果丰硕,1982年10月16日—21日,首次在吉安县召开了吉州窑及相关议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从此吉州窑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研究学者瞩目的焦点、研究的重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吉州窑科学考古与专题研究快速推进,成果丰硕,专业研究与通俗普及结合,传播手段丰富出彩,吉州窑瓷器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近年来,在永和镇进行了多次正式的科学考古发掘,揭露了埋藏地下的遗迹和遗物,取得了丰富宝贵的实物资料,为我们深入研究吉州窑,细化中国古代陶瓷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十年开展了数次重要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
2006年-2007年,首次利用遥感考古新技术提供的信息,在窑门岭等8个地点进行重点勘查发掘,发现了一批遗迹,还出土了一些瓷器和窑具标本,成果喜人。
2008年2月—6月,对永和堤附近地带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明代中晚期到清末民国时期的遗迹,同时出土了一批晚唐至清代的遗物。
2012年10月—2013年1月,对东昌路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遗迹100多处,发现了成组的制瓷作坊遗迹,窑炉、小型烘烤炉及一批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白釉、黑釉、绿釉瓷器标本。
2012年9月—11月,对老陶瓷厂、尹家岭遗址进行了以科学研究为目的考古发掘。此次共清理釉缸8个等一批遗迹,出土了一批宋、元、明的瓷器标本。
各级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吉州窑遗址的保护。2005年《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随后,保护棚、考古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治理、考古研究中心等多个项目得到逐步实施,多个项目完成。2013年12月,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近十多年来,随着吉州窑瓷器的研究工作不断推进,多部吉州窑瓷器专著出版发行,促进了其学术研究水平提高。吉州窑瓷器大型专题展览在全国各大城市公开展出,推广与传播了吉州窑瓷器文化。这是近几年来全国重要城市举办的吉州窑陶瓷专题展览
长期以来,吉安县政府重视吉州窑遗址的保护,统筹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眼前利益与长远效益,文化繁荣与旅游提升的关系,推进吉州窑遗址与永和古镇的保护与利用。
各级人民政府也对吉州窑进行依法保护。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吉州窑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吉州窑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吉安县人民政府颁布实行《吉州窑遗址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对吉州窑遗址的保护管理更加规范、细致、科学、有效。
各级政府做好宣传预警工作,严禁掘土乱挖,打击偷盗文物行为,多伙非法盗挖文物犯罪分子被绳之于法。这是公安部门收缴的盗掘文物。
吉州窑遗址保护工程严格执行保护古镇与建设新镇的科学规划,将遗址保护区内的居民迁入新镇区,遗址保护加强与群众生活改善协调和谐,达到双赢的效果。
1982年吉安县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并成立了吉州陶瓷厂,致力恢复瓷器传统生产工艺。历年来多个产品获奖。现在,多家陶艺工作室落户永和,吉州窑火重燃辉煌。
吉州窑的保护没有停步,永和古镇的开发还在实施,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我们相信吉州古窑的明天更美好。下面请大家观看影视片《吉州古窑重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