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9/27 11:11:05 访问统计:2341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是以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制品。人们早在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简单陶器到后来的精美瓷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l陶瓷的历史
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瓷器为陶器和石器的结合,称为陶石制品。
在战国时期,瓷器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越窑青瓷、楚式灰釉陶和齐式黑陶等。
随着汉唐时期的发展,瓷器制造技术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日用瓷器的生产量不断增加,种类丰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古代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时期,南方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名窑,被誉为瓷器制造史上的巅峰之作。其中包括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吉州窑等,这些名窑制造出的瓷器,不仅质地精细,而且釉色变幻多端,成为中国古代瓷器制造的巅峰之作。
元代时期,瓷器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风格独特,开创了青花、白瓷等新的表现形式。
明代时期,瓷器的制造品种和数量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明代瓷器的特色是装饰图案和釉色多样化。明代青花瓷、吉州窑等著名瓷器的制造,更是给世界留下了无穷的美感。
清代时期,瓷器制造技术达到了更高的高峰。清代瓷器主要分为粉彩瓷和釉里红瓷两类,其中壶、盒、碗、盘、瓶等器物的制作,具有清代独有的传统工艺特色。
l宋代八大窑系分布
(1)北方地区
定窑系:定窑系以河北定窑为中心,包括山西平定窑、介休窑、霍窑,四川彭县窑等。定窑位于今河北曲阳,创烧于唐代,宋代是其发展高峰。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手法。定窑首创的覆烧工艺,对我国瓷业有着积极广泛的影响。
磁州窑系:磁州窑系是以磁州窑为中心的北方最大民窑体系,包括河南鹤壁窑、修武窑,江西吉州窑等。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磁县,为北宋、金代著名民窑。产品包括白釉黑花瓷、白瓷、黑瓷等。装饰手法有划花、剔花、釉下绘彩等,纹饰富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
耀州窑系:耀州窑系是以耀州窑为中心的北方著名青瓷窑系,包括河南临汝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等。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产品以青瓷为主,兼烧黑釉、白釉、酱釉瓷,装饰技法以刻花尤为突出,是宋代同类之冠。
钧窑系:钧窑系是以钧窑为中心的北方青瓷窑系,影响了河南、河北、广西、江西、江苏、广东等地的窑口。钧窑位于今河南禹州,钧窑瓷器以瑰丽的窑变釉名闻天下,乳浊釉的使用为陶瓷工艺及审美的发展开创了新方向。其烧造年代有宋代说,亦有认为是元明之间。
(2)南方地区
龙泉窑系:龙泉窑系是以龙泉窑为中心的南方青瓷窑系,影响了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的窑口。龙泉窑位于今浙江龙泉,始烧于晚唐,宋元时期发展扩大。产品以青瓷为主,以刻花、划花为装饰。其中的粉青釉、梅子青釉极具代表性,达到了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景德镇窑系是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青白瓷窑体系,影响了广东潮安窑、福建德化窑、广西藤县中和窑及北流岭垌窑等。景德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宋代创烧了青白瓷,釉色莹润如玉,介于青白之间,又称影青瓷,装饰以刻花、印花为主。
吉州窑系:吉州窑,是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古窑。其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代末年。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精美丰富,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等。其中,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洒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窑的标志性品种。
建窑系:建窑,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其创烧于晚唐五代,历宋、元、明、清四代,烧瓷历史长达千年,对福建及江南广大地区都有很大影响。建窑最负盛名的就是黑釉瓷窑,其胎体厚重坚致,胎色呈紫黑色,釉色润泽光亮,器内外皆施釉,釉汁流淌厚挂形成下垂的兔毫纹,浓淡深浅不一,蜿蜒曲折多样。建窑器物以盏为多,其造型口沿大底足小,宛如漏斗。
l瓷器的制作工序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陶瓷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
1. 原料准备
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石英和长石等。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筛选、混合等处理,以达到一定的细度和均匀度。不同的陶瓷品种需要不同的原料配方,因此,在原料准备阶段,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进行合理的调配。
2. 成型
成型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陶瓷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手工成型、注浆成型、拉坯成型、压制成型等。
(1)手工成型
手工成型是最传统的陶瓷成型方法之一。它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将粘土捏制成所需的形状。手工成型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其生产效率较低,适合制作一些小型的艺术陶瓷作品。
(2)注浆成型
注浆成型是一种利用石膏模具进行成型的方法。将泥浆注入石膏模具中,待泥浆中的水分被石膏吸收后,即可得到与模具形状相同的陶瓷坯体。注浆成型的生产效率较高,适合制作一些形状复杂、批量较大的陶瓷产品。
(3)拉坯成型
拉坯成型是一种利用旋转的转盘将粘土拉制成所需形状的方法。拉坯成型的陶瓷作品具有规整的形状和细腻的质感,但其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掌握。
(4)压制成型
压制成型是一种利用压力将粘土压制成所需形状的方法。压制成型的陶瓷作品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适合制作一些大型的陶瓷产品。
3. 干燥
成型后的陶瓷坯体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干燥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自然干燥是将陶瓷坯体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风干。人工干燥则是利用干燥设备,如烘箱、干燥室等,对陶瓷坯体进行快速干燥。
4. 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陶瓷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彩绘、刻花、印花、贴花等。
(1)彩绘
彩绘是一种在陶瓷坯体上绘制图案的装饰方法。彩绘的颜料主要有矿物质颜料和化学颜料两种。矿物质颜料具有色彩鲜艳、持久耐用的特点,但其价格较高。化学颜料则价格便宜,但色彩不够鲜艳,且容易褪色。
(2)刻花
刻花是一种在陶瓷坯体上用刀具刻出图案的装饰方法。先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上用直刀刻出外轮廓,再用斜刀将其剔成斜面,细部纹饰则用篦划法制作。施釉烧成后,纹饰凸显,极富立体感。刻花常与划花相结合称为“刻划花”。
(3)印花
印花是一种在陶瓷坯体上用印模印出图案的装饰方法。以有纹饰的陶瓷质料印具,在半干的坯体上印出纹饰。印花操作简单,纹饰规格统一,生产效率高,以印花装饰的纹样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
(4)贴花
贴花是一种将印有图案的花纸贴在陶瓷坯体上的装饰方法。先模印或捏塑出有纹样的坯片,然后粘贴在已成型的器物表面,施釉入窑烧制,烧成后呈现出生动逼真的立体感。
(5)剔花
始于北宋磁州窑。系先在坯体上刻划出花纹轮廓,再将轮廓以外的釉层剔除,露出胎体。施釉烧成后,器表便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
5. 烧制
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烧制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都会对陶瓷的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陶瓷的烧制温度在1200℃以上,烧制时间因陶瓷类型、烧制温度、工艺要求等因素而异。
版权所有 2015-2025保留所有权利
联系电话:18146766541 0796- 8433516 赣ICP备16009587号 赣公网安备 3608210200009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所有 技术支持:吉安县庐陵科技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 你是本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