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6/19 11:12:34 访问统计:181
2024年,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在国家、省、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贯彻执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踔厉奋发,担当实干,不断推动新时代全县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吉州窑陶瓷艺术体验”研学活动成为全市首个入选全国文博社教百项创新案例,吉州窑工业遗产旅游案例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苏东坡“吉州窑缘”旅游线路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宣传展示“五十强线路名单”,在2024全市博物馆系统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中,“和谐美满”茶具被评为吉博创意赛道银奖,“事业兴隆”茶具被评为庐陵好礼赛道铜奖。
一、常抓不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普查工作是文物事业立足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2024年,我县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健全工作制度,制定了普查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落实2024年度普查经费30万元,2025至2026年普查经费也已纳入县财政预算。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县严格按照普查方案,组建了两只普查队伍,技术赋能,梳理普查线索,采取外业实地调查及内业数据录入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扎实做好实地资料采集及系统录入,力求摸清文物家底。截至目前,我县19个普查单元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实地调查登记工作已全部完成,对全县500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点实行了“点对点”全面复核,“三普”复查率达到100%。同时,新发现文物点37处,四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多措并举,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一是吉州窑遗址保护展示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开展了吉州窑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工程,安装了考古遗址公园文字标识牌、遗迹分布图、考古遗址展示牌、国字号荣誉牌,有效丰富吉州窑遗址展示内容;编制了《吉州窑考古工作计划》,为吉州窑遗址下一步研究阐释工作指明方向;《吉州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已经上报市局。二是文物保护工作提档升级。开展了江西省红军村申报工作,对永和镇锦源村等9个红色名村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工作,并审批上报了安塘乡竹垣村的申报材料;积极做好了江西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申报了觉群社旧址等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制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申报书,做好了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等相关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保护标识挂牌工作,已安装55块标识挂牌,4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保护标识挂牌已经全部安装完成。三是文物保护工程稳步推进。加大了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争取县政府资金280万元,实施吉安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该项目已挂网。持续推进文保工程,新增谋划项目4个,《吉州窑遗址尹家山岭、讲经台岭片区展示利用项目》已获批复立项,编制上报了《曾山故居维修工程方案》《萧氏世德堂维修工程方案》《吉州窑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利用(数字课堂)方案》;储备项目4个,《吉州窑遗址安防工程方案》《吉州窑遗址病虫害监测及治理维护》《吉州窑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吉州窑:茅庵岭窑址整理、出版》均已通过方案评审;实施项目3个,完成了罗石冰故居消防工程和萧氏世德堂消防工程,启动了吉州窑窑址——茅庵岭窑址本体保护修缮项目。四是文物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开展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和《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宣传、贯彻、落实等工作,印制了《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3000余册,全年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普及活动30场,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三、结合特色,博物馆免费开放成效显著
一是展览活动精彩纷呈。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馆通过引进、推出《本草精灵——江西部分珍稀植物标本微展览》《宋瓷吉韵——吉安市博物馆馆藏吉州窑文物精品展》《吉州瓷韵——吉州窑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图片展》《还淳反素 薪火相传——吉州窑龙窑柴烧陶瓷作品展》《片瓷吉语——吉州窑遗址出土瓷片展》《范金琢玉——耀州窑陶瓷精品展》等临时展览13场,并举办了相关社教活动,展览展出期间观众反响热烈,学习强国、井冈山报等媒体报道或转载分享。同时在乡镇学校、街道社区举办流动展览,将《吉州瓷韵——吉州窑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吉安县可移动文物展》《吉安县红色文物展》《图解文物保护法》等展览送进学校、镇街、社区,深受群众青睐。二是创新特色社会教育。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积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传承功能,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吉安县红领巾讲解员讲故事比赛等社会教育活动20场,内容丰富,宣传广泛。其中“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共开展了系列活动,活动现场设置了展览、石膏浮雕画、陶艺体验等环节,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设计推出了集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元素的集卡盖章文创产品,深受群众欢迎,活动期间派发集章册418套,提高展览趣味性、互动性。组织开展研学活动260余场,开展《吉州窑—中国民窑之花》、《江南有座吉州窑》等专题讲座4场,传播和宣传吉州窑文化。三是加强藏品保护利用。一方面多渠道征集藏品,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通过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文物线索,民间捐献藏品十余件,包括陶瓷器、书画等,皆具庐陵文化特色。同时结合“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将360件馆藏文物数据档案录入馆藏文物数据库,加强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并结合日常活动开设线上展览和知识科普,激活文物生命力,让文物“活起来”,让广大市民群众了解庐陵、了解吉州窑历史、激发爱乡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四是提升公众服务能力。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50.8万余人次,同时提供了文博咨询、交通导引、秩序维护、爱心药箱、爱心雨伞、轮椅等服务,向观众派发调查问卷500余份,根据观众意见(建议)登记簿上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五是积极完善传播服务。利用户外led、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平台等媒体宣传,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头条等共计发布信息200余篇(含转发),媒体上稿20余篇,其中《畅游特色文旅景点 感受魅力赣文化》在省级媒体平台“今视频”发布。
四、筑牢防线,文物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了文物安全工作职责。贯彻落实全市文物保护“六个一”工作责任制,印发了《关于建立文物保护责任包干工作制台账资料的通知》,压实属地管理责任,明晰乡镇职责职能,36处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均已挂牌公示,建立了文保单位巡查台账。二是完善了文物安全监管方式。全县11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纳入了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监管系统,新增2处省级文保单位接入吉安市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推动重点文物日常巡检和科学管理;实施了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采用常态化与专项文物安全排查相结合方式不定期开展文物安全日常及节假期检查工作,全年次数不少于8次,检查率达到100%,聘请24名文保员对重点文保单位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全县文物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三是博物馆安全进一步夯实。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学习《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特征清单》《馆藏文物防震规范》《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范》《博物馆火灾风险检查指引》等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干部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制定了《2024年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每季度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深化与消防、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
五、2025年工作计划
1.推进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吉州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修编,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开展吉州窑遗址考古工作报告的整理;完成吉州窑窑址——茅庵岭窑址本体保护修缮项目;开展吉州窑遗址病虫害监测及治理维护项目、吉州窑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吉安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吉州窑-茅庵岭窑址整理出版工作。
2.持续推进吉安县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3.继续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积极开展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工作。完善库房管理制度,加强藏品管理;继续做好藏品征集工作。
4.做好基本陈列的维护工作。定期对基本陈列展览的展品、展具、辅助设施进行维护,加强文创产品研发。
5.持续开展文物安全各项工作,做好安全检查、排查,补强文物安全薄弱环节,确保文物安全。
6.开展《吉州瓷韵》展览画册编辑、出版工作。
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
2025年2月10日
上一吉州窑博物馆:志愿者-吴佳丽
下一吉州窑博物馆:2023年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 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 2015-2027保留所有权利
联系电话:18146766541 0796- 8433516 赣ICP备16009587号 赣公网安备 36082102000092号
网站版权由吉安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吉安县博物馆、吉州窑博物馆)所有 技术支持:吉安县庐陵科技 备案号查询:工信部网站:https://beian.miit.gov.cn/ 你是本站的第 位访问者